记者从农业农村部10月31日召开的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上获悉: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种业企业特别是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为高质量推进种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种业企业在优化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供种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00亿元,种子销售占全国比重超过1/5,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
2020—2022年,农作物阵型企业研发投入超过46亿元,83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畜禽阵型企业牵头培育通过审定的品种占比达59%,自主培育的3个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20%。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县企共建,布局稳定制种基地,保障种源供应,农作物商品种子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
种业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22年,农作物种子出口额2.6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0%。
围绕种业全产业链,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协作格局逐步形成。截至目前,涉种贷款余额已超千亿元,现代种业基金累计投资33.4亿元。
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
10月31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在北京召开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和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企业扶优行动进展成效,交流做法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2021年启动种业企业扶优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政策、创机制,扶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从全国3万余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中遴选270家,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科研投入持续增长,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加快应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产加工和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供种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隆平高科、北京峪口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不断成长,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种业企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上升势头。
会议强调,必须准确把握种业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标种业振兴行动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企业扶优行动。以阵型企业培育为重点,加强跟踪评价、指导培育,持续优化企业布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支持牵头开展育种攻关,强化资源、人才支撑,深化科研对接。以破解融资难题为导向,搭建融资平台,完善支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对接。以保障种源供给为目标,推进县企共建,健全繁育体系,强化基地对接。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强研发管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企业治理能力。
会议要求,各地要将企业扶优工作作为省级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压实责任。行业协会要加强协调服务,开展信用评价,推动行业自律。种业企业要瞄准市场需求、找准发展定位,做到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勇当种业振兴主力军。
先正达集团中国、福建圣农,安徽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银行作交流发言;4家种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现场签订合作协议。科技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和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代表受邀参会。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门设分会场。